
全景再現百年前青年運動風云 團一大紀念館建成開放
羊城晚報訊 記者鄢敏、嚴藝文,通訊員岳青、穗團宣報道:1922年5月5日,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5月12日,廣州東園舊址內的團一大紀念館建成開放,青少年紅色教育再添新陣地。
為沿襲傳承歷史,團一大紀念館建筑設計以“再現百年東園神韻”為主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攝
尋檔海內海外
再現百年青運歷程
走進紀念館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恢弘的浮雕,旁邊鐫刻著兩行紅字“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據介紹,緊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建主題,紀念館集中展示了黨親手締造青年團、指導青年團創建的歷程。其中,紀念館地上地下共有近12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包括有200余幅圖片、70余件實物、6組雕塑、10余個歷史視頻,集中反映團的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會議。
團一大紀念館基本陳列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建歷史陳列”,位于紀念館地上展廳,分為“歷史召喚——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潮起東園——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青運新篇——青年團在共產黨領導下不斷發展”“牢記使命——團結帶領新時代中國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奮斗”四個篇章。
俞秀松的鐵床、向秀麗烈士的入團申請書……紀念館地上一層的基本陳列集中展示了團廣州市委近40年來開展團一大歷史研究、青年運動史研究以及海內外尋檔成果,其中包括在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發現的團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記錄(復制件)。
在紀念館負一層,根據現存史料還原了團一大開幕式場景,復刻了百年前開會時的竹棚。與此同時,通過情景重現的方式,追溯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團一大代表和團一屆中央執委會成員們的初心使命。此外,現場設置了家書聆聽區、團情團史知識問答區、黨團隊宣誓區、舊物展示區等。
團一大紀念館展廳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攝
傳統現代交融
打造全新教育陣地
1922年5月5日,在廣州東園一個不起眼的竹棚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由此,中國青年運動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東園成為百年團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地點。
為沿襲傳承歷史,團一大紀念館建筑設計以“再現百年東園神韻”為主題,外觀上提取、意向化復現東園門樓形象,同時點綴“英雄花”等廣州元素。據了解,團一大紀念館整體為嶺南園林式布局,打造多重軸線和靈動的節點空間,回字形庭院結合文化長廊串聯四大展廳。
在紀念館內,利用全息影像重現了百年前團一大開會情景。以電影膠帶為造型的水流屏上,滾動播放著一幅幅以青年為主題的畫作,參觀者走上前伸手靠近便可自動放大。以照片、文物、音視頻為載,比如通過萬花筒方式展現五四運動的場景,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廣州市團校黨委書記楊成表示,將通過多種形式的展陳講好英雄的故事、青春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充分發揮團一大會址作為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重要課堂的功能。
又訊 5月12日,在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的指導下,途經團一大紀念館的公交車54路線變身為歷史文化學習專車,引領青少年沉浸式學習和傳承歷史文化。
在車廂內,車內LCD廣告燈箱展示著不同年代廣州紅色史跡點老照片,引起市民乘客的情感共鳴,輔以車內音頻、視頻等視聽多維、立體的宣傳方式,以沉浸式的游學研教體驗,展示團一大紀念館建設成果。
